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
推荐阅读:神明的恋爱游戏、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谍云迷踪、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第771章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
西苑紫光阁左殿,被改建成圆桌会议室。
朱翊钧坐在正中间上首座位上,左右两边坐着资政大学士张居正丶谭纶丶赵贞吉和王崇古。
再下面大半圈以及外面一圈围坐着戚继光丶魏学曾丶王国光丶王一鹗丶潘凤梧丶殷正茂丶海瑞丶汪道昆丶李三江丶李兴等二十四位资政学士。
正在召开资政局全体会议。
祁言站在朱翊钧旁边,拿着一迭纸在朗声念道:「法治,是缓解国内矛盾最好的办法」
等他念完,朱翊钧扫了一眼诸位众臣,右手指了指祁言,「这些话是葡萄牙使节马塞洛在旁听小白菜案审案后,有感而发。
诸位,你们听出些什麽意思来吗?」
众资政们面面相觑。
看着他们或真实或假装的神情,朱翊钧不由在心里长叹一口气。
自己在翻阅皇史宬以及翰林院等保存的卷宗资料时,发现其实在秦汉时,中国就有了法治精神。
只是这种法治精神随着朝代的更替,皇权的日益加强,变得越来越淡薄了,到了国朝几乎荡然无存了。
其中儒家的兴起要负主要责任。
儒家强调的德治,其实就是一种人治。在他们眼里,治理国家非常简单,一个仁字几乎囊括了一切。
什麽是仁?
大家遵循三常五纲,各自在自己的阶层里安分守己。底层的人要安于天命,上层的人要心存仁德。
把复杂的世事简单化,把动态的社会静态化。全国上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层次分明,只留下科试的这个独木桥可以实现阶层跳跃。
到太祖皇帝建立国朝时,这种静态达到了登峰造极。权力集中在皇帝一身,但是矛盾越来越激烈。
皇权和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以及每一层之间的矛盾,诸多的矛盾无法缓和,只能通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来回地博弈,严重时改朝换代。
太祖皇帝设计国朝体制时,把包括中小地主在内的自耕农当做皇家的佃户,把官吏和士子们当成皇帝的长工和管事。
几经博弈,国朝的大部分权力被文官集团,也就是士大夫世家们掌握。
可是在名义上,他们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
主人是皇帝。
大家都是打工的,有机会就往自己口袋里扒拉,至于大明这栋房子会不会倒,谁去管它。
朱翊钧继续说道:「万万没有想到,朕力行法治,遇到的知己不在大明,却是来自欧罗巴的使节,是葡萄牙人,你们嘴里的愚蛮洋夷。」
众人静静地听着,琢磨着皇上话里的意思。
「朕提出依法治国,许多大儒如丧考妣,有去孔庙哭的,也有去太庙哭的,更有的还去孝陵哭的。
说什麽仁德治国是祖上传下来的治国良方。
朕的依法治国,是倒反天罡,是万恶的法家死灰复燃。有的甚至还诅咒,说朕倒行逆施,定会让大明江山社稷在朕的手里被断送,犹如前秦二世而亡。
但是这些话,朕都当成耳边风,继续一力推行法治。」
众臣心里嘀咕着。
知道,世宗皇帝老早就给我们打招呼了,「朕给你们选了位坚毅不可夺志的皇帝」。
你不仅坚毅,手段也高明,屡兴大案,世家灭门破家者不知几凡,儒家保守派中坚力量早就被摧毁殆尽。
朝野上下,要麽能够「理解」你的治国理念,要麽心里反对却不敢再说。
你再光明正大地全面推行「法家」的法治,也没人敢反对,也没人反对得了。那些酸儒哭一哭,无非就是搏一搏名声而已,与大势无济于事。
现在你说你的法治知己是一位葡萄牙人,这就匪夷所思了。
此前皇上的态度是依法治国,不能理解的,先执行再说,在执行过程中慢慢理解。
现在皇上在资政局全体会议上说出这样的话,众臣心思里转了几个弯,大致明白他的意思。
依法治国执行了三五年,也该到了理解的阶段了。
按照皇上此前会议上曾经提及过的说法,这叫统一思想。
众人没有出声,等着朱翊钧把想说的话说清楚。
看到众臣在沉默中等待,朱翊钧不介意把话挑明,好好敲打一番他们。统一思想,要从上到下,先从大明最高决策咨论机构,资政局开始。
「马塞洛说得很对,政治就是一种权力平衡游戏,要尽可能地让各方势力保持均衡。但是再均衡,各方都会因为各种利益产生冲突和矛盾。
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
马塞洛看得很透啊,此前我们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时,总是一叶遮目,短视丶浅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把矛盾激化,冲突愈演愈烈。」
朱翊钧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扫过。
在座的二十八人,都是自己挑选出来的大明栋梁之材,他们每一个人的神情都很严肃,都在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话。
朱翊钧指着海瑞说道:「大家都知道海公是大明第一清官,他断得案子,朝野上下,从百官到百姓,官庶军民,无不心服口服。
诸位,知道为什麽?」
大家不由自主地看向脸黑黑的海瑞。
为什麽?
因为世宗皇帝用他的名声把海瑞这把无尘剑磨得光寒九州,然后传到了你手里。你又用山东孔府大案丶江南三大案等案件,把它磨得更加锋利。
朱翊钧笑了笑,说道:「因为海公就是清廉公正的标准,三十多年的日积月累,不敢有丝毫差池,才矗立了海公这样的标准。
朕再三大明司法核心是以证据为准绳,以律法为依据。然后又苦心设计了一整套复杂的诉讼程序,确保司法公正,就是以看得见的正义告诉大家,公正的标准是什麽!」
说到这里,朱翊钧又忍不住在心里为马塞洛赞叹了一声,这个老外,眼光真毒。
「马塞洛看得很透啊。因为大家看不到公正的标准,所以在化解矛盾时,都会认为自己是吃亏的一方。
于是我们化解矛盾最后都演化成最强谁有理。
可是强权就像是大海的波浪,起伏不定。今天他强,明天你强。公平和正义就像绵羊,一会被他抢去,一会被你抢去。」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在座的众臣们,有的越发凝重,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不以为然。
朱翊钧想了想,继续说道:「朕一直觉得,科试是时代的进步。
相对于举孝廉丶九品中正制,从隋唐开始,宋朝成熟,国朝完善的科试,它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化解矛盾的渠道和平台,而且朝野上下也非常认可它。
虽然数百年来,科试从县试府试到乡试会试,舞弊众多,但是不可否认,只要爆出舞弊,从天子到百官再到平民百姓,都会一致认为,必须严惩不殆。
从洪武年间的南北榜,到隆庆元年南闱舞弊案,不知杀了多少官吏和士子。什麽案都可能在新帝即位后被平反,唯独科试舞弊案没人敢平反。
为什麽?
因为大家都达成了共识,必须尽可能地保持科试的公平公正,否则国朝的根基会土崩瓦解。
科试也成了各方势力公认的化解矛盾丶解决问题最公平公正的渠道和平台,有本事考上举人进士,你说话就有分量,可以呼风唤雨,可以治国抚民。
而朕设计的依法治国的大明司法制度也是如此。
以证据为准绳,以律法为依据,诉讼程序正义确保司法公正。这就是朕苦心打造的丶朝野上下都能看到的公平公正的标准!
日积月累,这个公平公正的标准,也会如海公一样,被大家所公认。然后有什麽矛盾和冲突,在司法框架里解决,而不是谁强谁有理!」
朱翊钧感叹道:「朕的一番良苦用心,结果被一位欧罗巴人看清楚了。
衮衮诸公能看明白的,可能只有寥寥几位。嗯,海公当属其中一位。」
众人又齐刷刷看向海瑞。
到此时,在座的众臣终于明白海瑞为什麽要费尽心思,把小白菜一案从江苏按察司管辖之内,硬生生给挪给沪州司理院去审。
到此时,大家也突然领悟到,为什麽并不算什麽惊天大案的小白菜案,会闹得沸沸扬扬,轰动江南,而后广传天下。
其中必定有海瑞和皇上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尤其是小白菜案故意宣扬了男女当事人之间的「奸情」,香艳四射,因为百姓们就好这一口。
你说杨开泰案事关司法公正丶商业诚信丶以及契约合同重要性,百姓们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你说杨开泰与苟蔡氏有奸情,百姓们一听就精神了,一传十丶十传百,才有如今这般巨大的影响力。
沪州司理院覆审结果出来,会在大江南北坊间广泛地传播,百姓们在议论香艳之事时,也会被案子里包含的深意潜移默化。
百姓看香艳丶商人看公正丶官吏看法治,不同人群关注点不同,全被小白菜案给囊括了。
皇上,海公,你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朱翊钧看到众人脸上的神情,还有眼睛闪烁的亮光,知道他们都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依法治国的话题,朕再补充几句。
司法公正,是缓解大明内部矛盾最有效的工具。这一点,马塞洛说得非常通透。
而今大明日新月异,每天每月每年都在有新的变化和进步,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在不停地出现。
我们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改变思维,改进治国理政方法,使用新手段.
要是还依旧沿用过往仁治丶德治丶礼治丶人治的手段,如何解决问题丶化解冲突丶缓和矛盾?
新的生产力必须有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的生产力就是时代大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我们顺势而为,以合适的新生产关系适应它,就能乘风破浪,长风万里。
要是我们还死死地抱着迂腐的旧生产关系,就是在与时代大潮相对抗。
而今时逢世界千年之变局,时代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中国要永立于天下,大明要惶惶如日月,就必须顺势而行!」
朱翊钧的掷地有声,在会议厅里回响着。
(本章完)
西苑紫光阁左殿,被改建成圆桌会议室。
朱翊钧坐在正中间上首座位上,左右两边坐着资政大学士张居正丶谭纶丶赵贞吉和王崇古。
再下面大半圈以及外面一圈围坐着戚继光丶魏学曾丶王国光丶王一鹗丶潘凤梧丶殷正茂丶海瑞丶汪道昆丶李三江丶李兴等二十四位资政学士。
正在召开资政局全体会议。
祁言站在朱翊钧旁边,拿着一迭纸在朗声念道:「法治,是缓解国内矛盾最好的办法」
等他念完,朱翊钧扫了一眼诸位众臣,右手指了指祁言,「这些话是葡萄牙使节马塞洛在旁听小白菜案审案后,有感而发。
诸位,你们听出些什麽意思来吗?」
众资政们面面相觑。
看着他们或真实或假装的神情,朱翊钧不由在心里长叹一口气。
自己在翻阅皇史宬以及翰林院等保存的卷宗资料时,发现其实在秦汉时,中国就有了法治精神。
只是这种法治精神随着朝代的更替,皇权的日益加强,变得越来越淡薄了,到了国朝几乎荡然无存了。
其中儒家的兴起要负主要责任。
儒家强调的德治,其实就是一种人治。在他们眼里,治理国家非常简单,一个仁字几乎囊括了一切。
什麽是仁?
大家遵循三常五纲,各自在自己的阶层里安分守己。底层的人要安于天命,上层的人要心存仁德。
把复杂的世事简单化,把动态的社会静态化。全国上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层次分明,只留下科试的这个独木桥可以实现阶层跳跃。
到太祖皇帝建立国朝时,这种静态达到了登峰造极。权力集中在皇帝一身,但是矛盾越来越激烈。
皇权和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以及每一层之间的矛盾,诸多的矛盾无法缓和,只能通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来回地博弈,严重时改朝换代。
太祖皇帝设计国朝体制时,把包括中小地主在内的自耕农当做皇家的佃户,把官吏和士子们当成皇帝的长工和管事。
几经博弈,国朝的大部分权力被文官集团,也就是士大夫世家们掌握。
可是在名义上,他们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
主人是皇帝。
大家都是打工的,有机会就往自己口袋里扒拉,至于大明这栋房子会不会倒,谁去管它。
朱翊钧继续说道:「万万没有想到,朕力行法治,遇到的知己不在大明,却是来自欧罗巴的使节,是葡萄牙人,你们嘴里的愚蛮洋夷。」
众人静静地听着,琢磨着皇上话里的意思。
「朕提出依法治国,许多大儒如丧考妣,有去孔庙哭的,也有去太庙哭的,更有的还去孝陵哭的。
说什麽仁德治国是祖上传下来的治国良方。
朕的依法治国,是倒反天罡,是万恶的法家死灰复燃。有的甚至还诅咒,说朕倒行逆施,定会让大明江山社稷在朕的手里被断送,犹如前秦二世而亡。
但是这些话,朕都当成耳边风,继续一力推行法治。」
众臣心里嘀咕着。
知道,世宗皇帝老早就给我们打招呼了,「朕给你们选了位坚毅不可夺志的皇帝」。
你不仅坚毅,手段也高明,屡兴大案,世家灭门破家者不知几凡,儒家保守派中坚力量早就被摧毁殆尽。
朝野上下,要麽能够「理解」你的治国理念,要麽心里反对却不敢再说。
你再光明正大地全面推行「法家」的法治,也没人敢反对,也没人反对得了。那些酸儒哭一哭,无非就是搏一搏名声而已,与大势无济于事。
现在你说你的法治知己是一位葡萄牙人,这就匪夷所思了。
此前皇上的态度是依法治国,不能理解的,先执行再说,在执行过程中慢慢理解。
现在皇上在资政局全体会议上说出这样的话,众臣心思里转了几个弯,大致明白他的意思。
依法治国执行了三五年,也该到了理解的阶段了。
按照皇上此前会议上曾经提及过的说法,这叫统一思想。
众人没有出声,等着朱翊钧把想说的话说清楚。
看到众臣在沉默中等待,朱翊钧不介意把话挑明,好好敲打一番他们。统一思想,要从上到下,先从大明最高决策咨论机构,资政局开始。
「马塞洛说得很对,政治就是一种权力平衡游戏,要尽可能地让各方势力保持均衡。但是再均衡,各方都会因为各种利益产生冲突和矛盾。
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
马塞洛看得很透啊,此前我们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时,总是一叶遮目,短视丶浅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把矛盾激化,冲突愈演愈烈。」
朱翊钧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扫过。
在座的二十八人,都是自己挑选出来的大明栋梁之材,他们每一个人的神情都很严肃,都在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话。
朱翊钧指着海瑞说道:「大家都知道海公是大明第一清官,他断得案子,朝野上下,从百官到百姓,官庶军民,无不心服口服。
诸位,知道为什麽?」
大家不由自主地看向脸黑黑的海瑞。
为什麽?
因为世宗皇帝用他的名声把海瑞这把无尘剑磨得光寒九州,然后传到了你手里。你又用山东孔府大案丶江南三大案等案件,把它磨得更加锋利。
朱翊钧笑了笑,说道:「因为海公就是清廉公正的标准,三十多年的日积月累,不敢有丝毫差池,才矗立了海公这样的标准。
朕再三大明司法核心是以证据为准绳,以律法为依据。然后又苦心设计了一整套复杂的诉讼程序,确保司法公正,就是以看得见的正义告诉大家,公正的标准是什麽!」
说到这里,朱翊钧又忍不住在心里为马塞洛赞叹了一声,这个老外,眼光真毒。
「马塞洛看得很透啊。因为大家看不到公正的标准,所以在化解矛盾时,都会认为自己是吃亏的一方。
于是我们化解矛盾最后都演化成最强谁有理。
可是强权就像是大海的波浪,起伏不定。今天他强,明天你强。公平和正义就像绵羊,一会被他抢去,一会被你抢去。」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在座的众臣们,有的越发凝重,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不以为然。
朱翊钧想了想,继续说道:「朕一直觉得,科试是时代的进步。
相对于举孝廉丶九品中正制,从隋唐开始,宋朝成熟,国朝完善的科试,它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化解矛盾的渠道和平台,而且朝野上下也非常认可它。
虽然数百年来,科试从县试府试到乡试会试,舞弊众多,但是不可否认,只要爆出舞弊,从天子到百官再到平民百姓,都会一致认为,必须严惩不殆。
从洪武年间的南北榜,到隆庆元年南闱舞弊案,不知杀了多少官吏和士子。什麽案都可能在新帝即位后被平反,唯独科试舞弊案没人敢平反。
为什麽?
因为大家都达成了共识,必须尽可能地保持科试的公平公正,否则国朝的根基会土崩瓦解。
科试也成了各方势力公认的化解矛盾丶解决问题最公平公正的渠道和平台,有本事考上举人进士,你说话就有分量,可以呼风唤雨,可以治国抚民。
而朕设计的依法治国的大明司法制度也是如此。
以证据为准绳,以律法为依据,诉讼程序正义确保司法公正。这就是朕苦心打造的丶朝野上下都能看到的公平公正的标准!
日积月累,这个公平公正的标准,也会如海公一样,被大家所公认。然后有什麽矛盾和冲突,在司法框架里解决,而不是谁强谁有理!」
朱翊钧感叹道:「朕的一番良苦用心,结果被一位欧罗巴人看清楚了。
衮衮诸公能看明白的,可能只有寥寥几位。嗯,海公当属其中一位。」
众人又齐刷刷看向海瑞。
到此时,在座的众臣终于明白海瑞为什麽要费尽心思,把小白菜一案从江苏按察司管辖之内,硬生生给挪给沪州司理院去审。
到此时,大家也突然领悟到,为什麽并不算什麽惊天大案的小白菜案,会闹得沸沸扬扬,轰动江南,而后广传天下。
其中必定有海瑞和皇上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尤其是小白菜案故意宣扬了男女当事人之间的「奸情」,香艳四射,因为百姓们就好这一口。
你说杨开泰案事关司法公正丶商业诚信丶以及契约合同重要性,百姓们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你说杨开泰与苟蔡氏有奸情,百姓们一听就精神了,一传十丶十传百,才有如今这般巨大的影响力。
沪州司理院覆审结果出来,会在大江南北坊间广泛地传播,百姓们在议论香艳之事时,也会被案子里包含的深意潜移默化。
百姓看香艳丶商人看公正丶官吏看法治,不同人群关注点不同,全被小白菜案给囊括了。
皇上,海公,你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朱翊钧看到众人脸上的神情,还有眼睛闪烁的亮光,知道他们都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依法治国的话题,朕再补充几句。
司法公正,是缓解大明内部矛盾最有效的工具。这一点,马塞洛说得非常通透。
而今大明日新月异,每天每月每年都在有新的变化和进步,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在不停地出现。
我们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改变思维,改进治国理政方法,使用新手段.
要是还依旧沿用过往仁治丶德治丶礼治丶人治的手段,如何解决问题丶化解冲突丶缓和矛盾?
新的生产力必须有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的生产力就是时代大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我们顺势而为,以合适的新生产关系适应它,就能乘风破浪,长风万里。
要是我们还死死地抱着迂腐的旧生产关系,就是在与时代大潮相对抗。
而今时逢世界千年之变局,时代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中国要永立于天下,大明要惶惶如日月,就必须顺势而行!」
朱翊钧的掷地有声,在会议厅里回响着。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9/29437/174453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